[台海危機] 為什麼總統候選人柯文哲要針對中國談服貿,他不知道每天有多少中國軍機擾台嗎?
柯文哲當年靠反服貿當選上台北市長,想不到8年之後,人都變了。核心價值去哪裡了? 轉錄: 令人驚悚的服貿協議分析 翁達瑞 / 美國大學教授 介入政治評論多年,我甚少遇到屬於個人專長的議題,服貿協議是極少數的例外。本文是我對服貿協議的分析,內容令人感到驚悚。 我是「國際商務」學者,在所屬領域專研三十多年。我在最頂級期刊發表了多篇論文,獲頒國際商務的研究貢獻獎,是唯一曾獲頒此獎的台灣人(附圖一)。 國際商務活動分成兩大類:貿易與投資。國際商務標的也有兩種:貨品與服務。根據這兩項區分,國際商務可分成四類(附圖二)。 貨品貿易(I):這是最常見的國際商務。相關的國際協議著重在降低關稅,也就是「自由貿易」協議。 貨品投資(II):廠商可跨國投資生產貨品,藉以躲避貿易障礙。相關的國際協議以「投資保障」為要點。 服務貿易(III):這是最罕見的國際商務活動。除了少數特例(如軟體開發),無形的服務不能跨國銷售,所以國際間沒必要簽署「服務業」的自由貿易協議 服務投資(IV):服務必須就地提供,只能透過投資為之。多數服務投資案屬特許制,國際間也沒必要簽署「服務投資保障」協議。 既然「服務貿易」不是國際商務主流,國際間也無所謂的「服務投資」協議,那柯文哲要重啟的「兩岸服貿協議」到底又是什麼碗糕? 事實上,柯文哲要重啟的不是「服務貿易協議」,而是「只針對中國開放的小額投資移民」計畫。 當年馬英九主張簽署兩岸服貿協議,原始動機不在發展台灣經濟,也不在為台商開拓商機,而在協助對岸「清洗」台灣人口。 這個服貿協議開放台灣的「勞力密集」服務業,供對岸的「自然人」投資。投資人可攜眷遷居台灣,還可聘用一名主要幹部,也可攜眷遷居台灣。 舉個例子:假設一對廈門已婚夫婦帶著獨生子女到台南開美容院,外加主要幹部一家三口,這個投資案可引進六位外來人口。 很多國家都有類似的「投資移民」計畫,但與柯文哲要重啟的「服貿協議」有很大的不同。我詳述如下: 一、投資移民的主管單位是「內政部」,服貿協議則歸「經濟部」管轄。 二、投資移民對「所有國家」開放,服貿協議則只針對「中國」開放。 三、投資移民採「個案審查」,服貿協議則屬「通案核批」。 四、投資移民有「追蹤關卡」,服貿協議則是「放牛吃草」。 開放投資移民可吸引外來的資金、人力、與技術。柯文哲要重啟的服貿協議並沒有這三項附帶效益。 資金:柯文哲要重啟的服貿協議,投資金額只有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