柯文哲京華城弊案到底有哪些問題?
**京華城弊案再揭黑幕:違法容積獎勵與神秘樓地板面積的利益輸送** **大綱:** 1. **引言:京華城弊案持續發酵,新證據指向更深層問題** - 介紹京華城弊案的基本背景 - 最新證據揭示的違法容積獎勵與利益輸送問題 2. **違法容積率獎勵的操作:台北市政府的角色與責任** - 京華城的容積率問題:從工業區轉商業三區 - 高雄國賓與京華城容積率的比較與差異 - 台北市政府憑空提高京華城容積率的操作是否違法? 3. **更深層的利益輸送疑點:「允建樓地板面積」的黑箱操作** - 12萬平方公尺的樓地板面積問題 - 台北市都發局的突然轉向與沈慶京的撤訴 - 這筆樓地板面積如何成為案件中的最大謎團 4. **京華城案中的「神秘便當會」:利益交換的關鍵時刻?** - 便當會後的驚人轉折:市政府態度的180度逆轉 - 樓地板面積從18萬到25萬平方公尺的「奇蹟」 5. **總結:京華城弊案對台灣司法與政治的深遠影響** - 從京華城案中反思都市更新政策的漏洞與腐敗 - 京華城弊案對司法獨立與政府透明度的挑戰 --- **內文:** ### 1. 引言:京華城弊案持續發酵,新證據指向更深層問題 京華城弊案自爆發以來,一直是社會關注的焦點。隨著調查的深入,更多的問題浮出水面,特別是關於台北市政府在容積獎勵上的操作,以及背後可能存在的利益輸送。最新的調查資料顯示,京華城案不僅涉及違法的容積獎勵,更深層的問題是關於「允建樓地板面積」的神秘增加,這讓本案的腐敗程度更為引人注目。 ### 2. 違法容積率獎勵的操作:台北市政府的角色與責任 京華城在1990年代由工業區轉為商業三區,根據當時的台北市規劃,商三區的容積率應為560%。然而,京華城在未滿20年的情況下就被允許改建,並被台北市政府憑空提高到840%的容積率,這顯然違反了都更相關的法律規定。相比之下,高雄國賓所在的商業五區,原本的容積率就是840%,並且符合危老建築的改建要求,這種合法與非法之間的差異,凸顯出台北市政府在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