沈芯菱 一位值得敬佩的台灣貧窮小女生的奮鬥史和她的公益事蹟: 一位台灣小女生的公益事蹟默默的行善,改變了人群的思想和生活分享一位愛台灣小女生的事跡 「每個人最終目的只是想獲得一份快樂吧?可是,好像大家都背道而馳…」 和沈芯菱第一次碰面,是在清華大學蘇格貓底咖啡館,才21歲的她,臉上淺淺的酒渦, 帶著大學二年級女生該有的清純稚氣,然而,談話內容卻和咖啡館名一樣的富有哲思。 她出名極早。12歲、小學六年級,就在網路上架設免費的線上教學平台「安安」, 迄今在兩岸三地累積了350萬使用者上網學習;成功,不是你贏過多少人,而是幫過多少人。 不快樂的人是因為沒想過要帶給別人快樂。 14歲、國中二年級,因為看到柳丁賤價,向報社投書,最後與農委會打筆仗,在大眾媒體前一夕暴紅,迫使政府改變立場,並推動了「全民吃柳丁運動」; 15到18歲,她將關懷的範圍擴及更多的弱勢團體、青少年、原住民和台灣媳婦;19歲,她背起了相機,深入台灣大街小巷,去捕捉社會底層勞動者的影像,最後累積了20萬張她稱為「草根台灣臉譜」的圖像,讓她跨到對岸北京奧運辦展。 《讀者文摘》亞洲版稱她為「少女慈善家」,她的故事還被載入國中教科書。21歲,正是台灣許多年輕人還賴在家的年紀,她卻似乎過了一個高轉速的公益人生。人們看她,或者讚嘆說:太優秀!然而,她卻說自己平凡,「我是一個攤販、一個莊腳小孩。」 小六開始做公益!賺300萬,280萬拿去助人 「(鐵皮屋)之前真的很熱,下雨又會滴水…」盛夏,我們來到沈芯菱在雲林斗六的家,她與父母住的仍然是她幼時省道旁的鐵皮屋,只是裝了冷氣,也大了一些。屋內,穿過花車、衣架與幾台縫紉機,後方10坪大的隔間,一台舊型厚重電腦,一張用到泛黃的圍棋桌,那是沈芯菱幼時用來讀書寫字的角落;用了10年,沒有換過。 沈芯菱這些年考了超過40張電腦證照,靠數位技能為企業搭設網站,加上參與公益演講等外快,總共賺了近300萬元,然而其中有280萬元都投入她自己推展的公益事業,而不是換掉在鐵皮屋內的家具。 「因為我的成長背景,讓我更加能感同身受,」沈芯菱表示。 1989年,沈芯菱出生,在她出生之前,本來家裡的環境還算小康,學裁縫出身的父母親非常勤儉,開了一間小型家庭式的裁縫加工廠,但80年代中期,台灣抵擋不住匯率升值壓力,匯率
留言
推薦 Maalvus(馬夫勒斯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