何美鄉談 為什麼我相信國產疫苗
#何美鄉 談疫苗》為什麼我相信 #國產疫苗❓
防疫目標、中央統籌與國產疫苗論戰......一次看完三集💪 #文長慎入
.
今(2)日新冠本土確診個案止跌回升,陳時中坦言,「疫情並沒有往下降」。進口疫苗有望成為及時雨嗎?能期待國產疫苗安全有效嗎?中研院生醫所兼任研究員 #何美鄉 連日來到有話,對目前有關疫苗的幾個主要問題,提出她的看法。
.
本文重點:
▎疫苗施打前,防疫要做到何種程度?
▎進口疫苗由中央政府統籌,有道理嗎?
▎國產疫苗未經三期試驗,如何判斷保護力?
▎擴大二期走緊急授權,安全性能接受嗎?
.
.
.
何美鄉:
.
❓在疫苗到位前,本土確診數、校正回歸數若趨緩,是否應以社區清零為防疫目標?
.
以現在的狀況,社區若要 #清零,防疫一定還要升級,這不會是我們追求的目標。
.
社區清零沒有必要,是因為絕大多數確診者僅為輕症,有能力自然康復。真正的瓶頸在於救治重症的醫療資源是否充足。當前雙北的醫護人力最為緊繃,首要之務應是把 #重症 治好,緩解醫院壓力。
.
不必升級清零,但也不可鬆懈,會是現階段的防疫重點。
.
.
❓如果中央、地方、企業、NGO都各自嘗試購買疫苗,不好嗎?
.
現在這件事如何管理,大家都還在學習。
.
很多人提出 2007 年時王永慶捐贈疫苗給政府作例子,好像沒什麼問題,但時空條件不一樣。那個疫苗當時已經正式上市,完全獲得授權,廠商可以自由買賣,因為那就是一個合法的產品。
.
但現在的疫苗則是 #緊急授權:國家有緊急狀況,由 CDC 專業判定,FDA (我國為食藥署)配合,確保疫苗安全,它的效用遠大於疫情危害,才給予緊急使用。
.
我們知道,在今年稍早,紐約市長 #谷莫 曾想買疫苗,但白宮不准,原因就是緊急授權有特定的使用條件,不是任意買賣。印度 #德里 也嘗試購買,但 #輝瑞 和 #莫德納 都回應,他們不將疫苗賣給地方政府。
.
再加上,全世界疫苗仍然處於供不應求的狀況,才會有「假疫苗」的問題,政府有責任要從頭看到尾。疫苗需要「#透明足跡」──從製造、保存、運送到施打進人,每一個過程都要有清楚的文件,受到 FDA 和 CDC 的管控。
.
即便施打完之後,也要進行所謂「第四期臨床試驗」,其實就是上市監測。對於比較少見的不良反應,觀察有沒有萬分之一、十萬分之一的副作用發生。我們過去有很多疫苗,都是上市後經過仔細監測,再把它下架。
.
因此,在任何一個診所裡打的一支疫苗,衛福部都要有所管控,數量算得清清楚楚,不能多也不能少。它一定要全權掌控分配。
.
所以在簽約方面,我想如果由政府簽,一定較能保障跟原廠的直接溝通、品質的管控和文獻取得等等。如果是透過第三方簽約,仍要看中間如何確保。我的想法是,這或許並不會比較快。
.
.
❓在沒有三期試驗的情況下,我們要如何判斷疫苗的保護程度?
.
去年我們就知道,疫情可能不容許我們做第三期。同時我們也知道,蛋白質疫苗的研發時間會比較久。因此即便沒有三期數據,我們也有可能等到前面疫苗的資訊,來訂定標準,這是後來者的優勢。
.
這樣的思維並不是新的。事實上,我們每年都應用相同的原理,來製造流感疫苗。流感疫苗是一種「生物製劑」,每更換一種成分,就必須當成新的疫苗來處理。但是,如果每年都要重新做(試驗),可能等做完流感疫情也結束了。
.
不過,流感是一個很古老的疾病。我們很清楚地知道,可以透過檢測抗體的量,來得知保護力。因此我們就用這個抗體的高低,來檢視疫苗行不行。
.
這個原理我們每年都用,並不是因為新冠疫苗才想出來。唯一不一樣的是:我們已經監測流感病毒很久,因此有所謂的標準檢驗試劑,可以檢驗抗體的高低。無論在哪裡製造的疫苗,都可以透過檢驗試劑相比。而 COVID-19 沒有這樣的試劑。
.
訂出這個抗體的標準量,確實比較難,因為目前全世界的三期也都還沒做完。可是我們還是有一些變通的辦法──我們可以把它跟康復者的抗體量相比,也可以和緊急上市的幾個疫苗放在一起看,得出每個疫苗「抗體量」和「保護力」的標準。
.
《Nature Medicine》最近就做出比較(右圖),橫軸是疫苗產生的 #中和抗體 量和 #康復者 相比的倍數:康復者是 1 ,有的疫苗產生兩倍、三倍,有的是 0.5 。縱軸則是疫苗報告呈現的 #保護力。你就可以看到兩者之間呈現相關。
.
我知道很多人會聚焦於哪個疫苗最好……,但重點不是這個,我們要看的是有沒有「相關」。也就是「中和抗體」和「保護力」的關係。
.
這目前只是一個科學文獻。 #WHO 也正開會邀請更多疫苗加入,希望能把這些科學數據的基礎討論扎實,才能進入後半段:大家同不同意這麼做。因為現有的疫苗,顯然還不足以供應全球的需求。要把量全部做出來,每個國家可能要等好幾年。
.
當然,現在有很多國家表示贊同這種科學方法。國衛院也開了三次疫苗論壇,為這種「保護性的代理指標」鋪了一些路。如果能確認這種指標,我們就能找出疫苗的保護性。
.
.
❓國產疫苗若以「#擴大二期」力拚 #EUA,安全性可以接受嗎?
.
可不可以接受,就看你的疫情多嚴重,你有多需要它──因為 EUA 本身就是「防疫緊急程度」和「疫苗安全程度」的權衡。我們很難找到百分百無副作用的疫苗,而是關心多大程度的風險,是我們願意承擔的。
.
二期和三期的風險差異,在於時間尺度也在試驗人數。三期的先決條件是有社區疫情,你才能觀測打疫苗的人,減少了多少感染。這是台灣一直缺乏的。並不是我們沒有能力,而是沒有疫情──我知道大家防疫都很辛苦,也為疫情難過,但是這樣的國內疫情,並沒有辦法給你第三期的有效性數據。
.
台灣因非疫區執行不了三期,改以「擴大二期」,在時常維持數月的前提下(三期通常需兩年),將試驗人數拉高至符合美國三期標準的 3000 人以上,是兼顧安全和時效的權宜之計。
.
我個人對它的安全性是沒有什麼疑慮,以至於我願意去當它的白老鼠,只是希望它能早點收滿人數結案,倒也不是因為一個標準,而是對科學累積的信心。
.
為什麼有這樣的信心?因為國產疫苗用的抗原很小,只刺激需要的抗體,它跟全病毒刺激很多不需要的抗體是不同的。所以我對於它的安全性是蠻有信心的。
留言